腹股沟斜疝
腹股沟斜疝
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,向内、向下、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,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。
形成原因
斜疝是较多见的腹外疝,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%,或占腹股沟疝的95%。男性占绝大多数,右侧比左侧多见。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。前者的发病原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,后者的发病原因除了腹股沟部有先天性缺损外,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起主要作用。
临床症状
1.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,站立或负重时出现,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,肿块可回纳腹腔。
2.肿块质软,呈带蒂“梨形”,可达阴囊或大阴唇。
3.体检时用手指伸进腹股沟管外环,可发现外环口增大,咳嗽时有冲击感。病者再站立,并咳嗽,疝不再出现。
4.难复性斜疝者,平卧时疝亦不消失。
5.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,紧张发硬,并伴有明显疼痛,推之不能还纳腹腔。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,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。
6.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。绞窄时间长者,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,侵及周围组织,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。
常见危害
腹股沟斜疝会使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,血液循环不畅,而且由于位置较为特殊,时间长了疝块会掉到阴囊里,不仅影响走路,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及痛苦,还有可能会压迫到输精管,这样就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了。而且如果患者是属于比较爱运动的孩子,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。
治疗方法
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,故应手术治疗。
腹股沟疝气适合哪种治疗方法?微创无张力疝修术治疗效果怎么样?
注意事项
多数疝气无法被防止,但是有可能减少疝气反复发作。以下建议可帮助减少疝气的复发:
1.保持健康体重。
2.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。
3.积极预防、控制便秘,慢性咳嗽。
4.多吃高纤维食物。
5.避免免举、推挤、或拉扯重物;放弃吸烟恶习。
上一篇:腹股沟直疝 下一篇: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
提示:以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依据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 在线咨询 直接与在线医生进行沟通,或拨打医院
健康热线:18895040251,祝早日恢复!
188950402512794652752
